一、开篇
2024年,水利工程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三服务”,深化“三融合”,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院师生凝心聚力、锐意进取,锚定“高、特、强”目标,扎实推进“双高”建设及“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在基层党建、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展现新发展格局,切实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和产教融合质量。
获得了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等国家级标志性成果38项,广西壮族自治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自治区级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等自治区级标志性成果24项的好成绩,有力谱写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水利篇章。
二、标志性成果
三、工作情况及成效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夯实学院高质量发展基座
学院实施“水育、水脉、水润、慕水”党旗领航四大工程,以一流党建引领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打造“水之品”党建品牌,将党建工作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全面激发学院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获第二批广西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获广西高校“双带头人”强国行专项行动计划;获2024年“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
学院教师获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广西模范教师1人、校级最美教师•师德标兵2人;获全国水利类专业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三等奖1项、广西高校党务工作者基本功大赛三等奖1项;教工第一支部党员获广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
自治区水利厅副厅长李建文为全国模范教师刘俊红颁奖
学校校长李林给学院党员同志上廉政教育专题党课
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专项行动团队开展教育服务活动
学院院长吴美琼给学院党员同志讲授微党课
刘俊红:全国模范教师
余金凤:广西壮族自治区模范教师
开展党建带工建活动,提升学院凝聚力
(二)“五金”建设强内涵,加速学院高质量创新发展
学院聚焦水生态、水安全、智慧水利等新时代水利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以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和争创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为抓手,“精准发力、以质图强、突出应用、彰显特色”做好金专业、金课程、金教师、金教材、金基地等内涵建设,实现了提质增效、创新发展。
2024年,召开国家级水土保持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推进会5次,开发建设资源库课程12门,承担国家级课程标准制定4门,获自治区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门。
召开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工作会等6次,建设成效在全国职业学校教师创新发展联盟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系列培训班做分享;完成了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培养计划的年度建设任务、自治区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及2个水利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中期检查。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2人、产业导师7人,新增校级“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学院教师获广西水利行业技术能手2人,入选自治区级水工程抢险专家等专家库15人次,获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等2项、全区高校就业创新课程“精彩一课”教学大赛二等奖1项。
完成“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建设2本、自治区级“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1本,校企共建新型教材4本。
新建和提升改造实训场地6个,投入资金767万元;新增广西南宁金佛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6个。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合影
国家级水土保持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研讨会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建设工作会
召开2024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年会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高水平专业群
2025年项目建设论证会
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团队合影
(三)厚德强技育全人,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学院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创新“校企共育、素能并进、学训结合、四核心”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大禹科技园、“训赛创劳”融合课堂、“厚德慕水”文化品牌,实施“三全育人”,深化广西基层水利人才定向培养,全面提升学生职业胜任力,成为广西水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2024年,学院向广西基层水管单位定向输送技术技能人才113人、新招收定向生123人;访企拓岗120家、其中新增65家,挖掘就业岗位3615个,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96%以上。
学院学子获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1项,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铜奖1项,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等7项,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等3项,广西高校无人机大赛一等奖等6项;获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1项,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行业赛奖项45项。
获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银奖1项、节水护水志愿者服务暨水利公益宣传教育专项赛二等奖1项,学生志愿者活动入选2024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2024届基层水利人才定向班毕业合影
基层水利人才“雏鹰”培训计划(第三期)——水利综合能力素质提升班开班仪式
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优秀校友刘振德作专题讲座
2024年世界技能大赛争夺赛水利工程BIM建模与应用赛项铜奖团队合影
第16届全国水利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潇湘杯)获奖团队合影
2024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地理空间信息采集与处理赛项一等奖团队合影
2024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设工程数字化计量与计价赛项二等奖团队合影
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新生杯合唱大赛暨中华经典朗诵大赛获奖团队合影
(四)产教融合提能效,支撑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
学院依托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教育集团、“八桂水利”产业学院、生态水利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平台,联合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推进资源共享和产学研深度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服务、职业培训、科研攻关和技能比赛等,实现产教密切对接、协同共赢,全面支撑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学院承办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西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水土保持员)等区级赛事4次;承办水利行业技能提升培训4场。
为广西农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技术指导,承担智慧水务、节水灌溉、水土保持、防灾减灾和工程测量等领域的横向课题13项。校企共同申报教改科研项目10项。
生态水利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入选自治区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并获推开展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建成了生态水利产教融合共同体展示中心,顺利召开了共同体建设工作推进会。成功协同广西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申报获批自治区级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承办2024年珠江委水工闸门运行工职业技能竞赛
开展“年轻干部如何做好基层水利工作”座谈活动
聘请八桂水利产业学院产业导师
牵头成立生态水利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获批立项广西壮族自治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五)教随产出促共赢,打造国际开放合作“水利品牌”
学院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联合企业“走出去”,为柬埔寨、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开展水利水电工程、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等“中文+水电技能”培训,开展国际联合技术研发,推广中国水利工程技术,成功打造了“中国-柬埔寨绿色能源现代工匠学院”品牌。
2024年,学院选派1名高层次人才为东南亚教育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支撑;两次赴柬埔寨波雷烈国立农业学院指导中国—柬埔寨绿色能源现代工匠学院建设,顺利完成了项目一期建设及中期评估工作。开发《水利工程材料检测与应用》等双语培训教材4本,获SEAMEOTED(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技术教育发展区域中心)认证《水利工程测量》等国际课程资源3门,获自治区级面向东盟国际化职业教育资源认定国际化标准1项。成功协同柬埔寨波雷烈国立农业学院参加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
开展“鸿雁工程”水利专题师资培训
课程获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技术教育发展区域中心认证
顺利完成了中国-柬埔寨绿色能源工匠学院一期建设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校长鲍勃·克莱恩爵士一行
参观凤凰山实训基地
与柬埔寨波雷烈国立农业学院代表开展国际化创新团队建设座谈
召开中国-柬埔寨绿色能源现代工匠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
四、展望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是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水利工程学院将继续发扬“厚德、笃志、求实、拓新”精神,积极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重点围绕教育强国建设纲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一体两翼五重点”及新一轮“双高”建设等各项重点任务开展工作。
(一)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水利育人品牌
坚持和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中心工作向党建工作聚焦、党建工作为全局工作聚力,合力画出党建引领发展同心圆,以学生成长成才和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检验党建工作实际成效。
(二)提升关键能力,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聚焦水利行业产业链,以“五金”建设为抓手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加强国家级、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应用,重点打造一流核心课程、优质教材、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生产性实践项目等,扩大优质产教资源共建共享,提升关键办学能力,服务教育强国和技能型社会建设。
(三)加强内培外引,建强教师创新团队
对标职业本科专业设置师资标准,依托“八桂水利”产业学院等产教融合平台,拓展教师专业发展路径,采取专职授课与项目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吸引行家来院任教、工作,建立一批稳定、优质的兼职教师队伍,持续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坚持全面发展,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征,深化“三教”改革,教师强化技能,教材提升质量,教法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实施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实施过程到学生考核评价全面转型升级,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任务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强化学生管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做好学风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全面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五)密切产教对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密切对接水利行业产业发展前沿,服务水利产业链人才和技术需求,加快推进自治区级广西生态水利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打造典型生产性实践项目,服务学生实习实训、企业员工培训、工艺改进、技术研发等,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成效。
(六)坚持教随产出,扩大国际影响力
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做大做强中国-柬埔寨绿色能源现代工匠学院,服务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农业水利行业发展需求,重点开展节水灌溉技术、水土保持技术等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服务水利国际产能合作,推动水利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国际化,助力中国水利职业教育“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