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故事

清廉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清廉故事 > 正文

家风故事|勤俭持家幸福长

发布日期:2023-01-05  来源:   点击:

1982年的腊月,天气格外寒冷,门前的那株梅树却傲然怒放,冰心玉骨。随着农家院子里传来的一声啼哭,一个小生命诞生了,父母为我取名为雪梅,希望我能像门前的梅花那样洁白、坚韧。

 父母勤俭持家,纯朴的家风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兄弟姐妹几个,是我们成长的沃土。

 记忆中,家里最贵重的物品就是父母结婚时,外公请人帮做的一个两扇门大木柜。平时母亲都是把它锁起来,不给我们靠近,里面应该是存放着家里最宝贝的东西吧。家里从只有两扇门的大木柜,到电风扇、脚踏缝纫机,再到全村里第一台凤凰牌自行车、架天线的黑白电视机……父母起早贪黑、勤勤恳恳,让这个农家小院的日子过得平平安安、顺顺当当。

 哥哥姐姐也如父母一样勤俭。

 1982年农村实施分田到户之前,村里干活挣的是“工分”,分的是“大锅饭”,一年到头起早贪黑也只能挣个填饱肚子。上学后的哥哥姐姐,跟着父母上山砍柴,每到集日,挑着跟她身高一样的木柴,绕过山路、趟过小河,来到街上卖。她们挖草药、摘野菜、拾稻谷……一点一点地补贴着家用。

 每到清明时节,山上的金银花开得最为旺盛。收购药材的老板每年都到村里收购新鲜的金银花,价格也很高。那天,姐姐早早背上镰刀向后山出发了,直到傍晚时分,才看到姐姐背着满满一袋的金银花一瘸一拐地走回来,手上、脚上、脸上布满了划痕,衣服也被划破了。原来,姐姐为了采摘到更多的金银花,独自爬上了后山的石崖,结果掉入深坑中,几经攀爬才从深坑中出来。看到此景,母亲心疼极了。

那年春节,母亲专程带着哥哥姐姐去赶集,给姐姐挑选了一件朱红色的卫生衣。

“姐姐不但勤俭节约,而且学习非常用功,品学兼优,学校才保送她上了大学,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外表,而是在于用心。”母亲的语重心长,让我暗暗发誓:我也要像姐姐那样考上大学。

 从小,受哥哥姐姐影响,我就跟着父母上山打柴、下田摸鱼,春种秋收。8岁那年,我上小学了!可我最怕的就是冬天上学,天寒地冻,路程极远,每天需要翻过几个山坳、步行两个小时的山路。

 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早上,天刚蒙蒙亮,厨房里微弱的灯光下,母亲已经把我的午饭给打包好了。我悄悄地走到母亲身边,轻声问道:“妈,今天天气太冷了,能不能不去学校啊?”母亲停下手中的活,抬起头深沉地看了我一眼,显然是被我不去学校的借口给惊到了。看到此景,我接过母亲手中的饭盒,冲向了学校。

 晚上,母亲从衣柜里抽出一件朱红色的衣服说:“这是冬天穿的卫生衣,是你姐姐上学那会儿穿的,姐姐穿完哥哥穿,现在拿出来给你穿上学。”我接过卫生衣,觉得虽然干净,但又老又旧,多少有些不情愿。这十几年的“老古董”穿去学校,还不得让同学们笑掉大牙呀?母亲很快察觉到我的表情,握着我的手,再次讲起了关于这件卫生衣的故事。第二天,我穿着那件朱红色的卫生衣走进了教室……

 秋天到了,树上的梧桐果成熟了。母亲说,镇上集市有商铺收购梧桐子。于是,每天放学后,我就带着一个布袋,穿梭在梧桐树底下,淌过小河流,扒开荆棘杂草,把成熟掉落的梧桐果捡回家。为了能多捡一些梧桐果,每到周末也都早早起来去梧桐树林,生怕别人比自己更早。看着家里捡回来的梧桐果堆成了一座小山,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我按照母亲的吩咐,捡梧桐果、挑梧桐子、晒干梧桐子。1992年春节前夕,母亲带着我来到镇上把梧桐子卖了,一共得了12块6毛6分。母亲当即就带着我到服装行,给我挑选衣服。我选了一件大红色的、胸前绣着一朵小黄花的灯芯绒外套。母亲说:“大红色,喜庆!”

 大年初一那天早上,我从大木柜里拿出叠放得整整齐齐的灯芯绒外套,小心翼翼地穿上,真暖和!吃饭的时候,家里人都夸漂亮,母亲赞扬地说:“这是雪梅每天放学后捡梧桐果、卖梧桐子的钱买的,那是她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收获。”一向不善言辞的父亲说道:“要学会自力更生,一分付出才能有一分收获。”听着父母亲的赞扬和教诲,我心里谨记“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劳动成果”。

勤俭的家风,是我人生理想信念的启蒙,更是我坚定航向的“方向标”。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勤勉敬业,尽职尽责。2004年,我光荣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018年,有幸转岗成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时刻提醒自己牢记使命,接受最严的要求,执行最严的标准,才能不负时代不负青春。(横州市纪委监委)